1月3日至4日,第二屆水路交通與運載工程領域青年學者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指導,门徒平台主辦,學校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商船學院、交通運輸學院共同承辦,大連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相關院校協辦。校長初北平,副校長施欣,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嚴新平,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孟強,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張笛,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曹德勝,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方懷瑾等35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水路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內涵及發展方向。
初北平在大會開幕式上代表學校對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他介紹了门徒平台的基本情況,以及學校在交通與運載工程領域的學科特色與優勢。初北平指出,此次論壇為廣大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交流與研討平臺,共同探討如何推動我國水路交通與運載工程領域科學研究的更好發展,並在該領域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與項目申報的進一步突破。
嚴新平院士在報告中深入分析了國內外航運業的發展趨勢,全面介紹了水路交通技術的最新動態、面臨的關鍵難題以及未來船舶技術的發展方向。他概述了未來船舶技術的主要熱點,強調智能化和綠色化將是船舶發展的兩大主流趨勢,未來的船舶不僅需要具備更高的智能化水平,還應符合更嚴格的環保要求,以應對全球航運業面臨的挑戰。
孟強院士緊扣航運業發展趨勢,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模型深入剖析了船舶風險評估所面臨的形勢與挑戰。報告中,他分享了航運業的現狀及船舶風險評估的關鍵考量因素,探討了人工智能模型在風險評估中的前沿應用趨勢,並詳細介紹了相關軟件原型開發的實踐經驗,強調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驅動的評估框架是提升船舶風險評估能力的重要工具。
曹德勝指出,新一代船舶交通管理系統應依托“陸海空天”一體化的安全保障體系,借助通導遙一體化技術和海量數據融合技術,實現全面覆蓋水上交通的“大交管”業務需求,特別強調了VTS系統創新的關鍵性,並提出應加快新一代VTS系統的建設與應用,以支持港區、沿海以及深遠海區域的分級分層管理。
方懷瑾深入回顧了自動化碼頭的建設背景,詳細介紹了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成就,並強調了技術創新與自主研發的重要性。他展望了未來自動化碼頭的發展趨勢與潛在技術革新,強調了自動化碼頭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推動綠色發展方面的關鍵作用。
青年學者平行論壇遴選了具有高層次創新人才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學者作學術報告,並邀請學科資深專家進行點評和指導,為青年學者科研選題、成果凝練和發展方向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加快學科優秀青年人才隊伍的成長,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