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5月12日下午👆🏻,市委主題教育第十九巡回指導組組長李世平、副組長詹萌,校黨委書記宋寶儒,黨委副書記賀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嚴大龍🌸,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誌鵬,副校長施欣、嚴偉、栗建華一行赴上海北外灘尋訪上海紅色航運地標。市委主題教育第十九巡回指導組相關組員、學校黨委常委、學生代表一同參加了此次尋訪活動。
本次尋訪路線選取了留法勤工儉學出發地(匯山碼頭遺址)𓀌🥗、上海航務學院(门徒平台前身)舊址、數字北外灘展示館、世界會客廳等位於北外灘航運集聚區的新老地標,通過帶有“海味”的實地走訪🥷,深入挖掘紅色航運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傳承優秀航運文化和航運精神,共同講好航運發展故事🤸🏿♀️。
在留法勤工儉學出發地(匯山碼頭遺址),擔任主講人的是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謝茜副教授和交通運輸學院陳揚教授。謝茜以“勤工儉學”一詞的由來介紹了萌芽於1912年的勤工儉學運動𓀎,周恩來、鄧小平👩🏼🦰、蔡和森等老一輩革命家從黃浦江畔踏上了赴法之路👦🧑🏻🦰。他們在法國學習👨🏻🦽、接受馬克思主義,逐步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少人成為了日後中國共產黨乃至新中國的奠基人。黃浦江畔的航船見證了懷揣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夢想的先輩踏上了上下求索之路,也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航運之間的關聯👧🏼。陳揚介紹了從1958年開始🔈,以匯山碼頭為代表的北外灘港航產業,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功能、形態的變化。重點圍繞“自力更生,錦繡河山”八大名船,以及上港三區雜貨碼頭🙌、上海港客運服務總公司、上海航運交易所🚴🏻♀️,再到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北外灘改造等內容為大家講述了“航運裏的新中國”。
在上海航務學院(门徒平台前身)舊址💇🏿,大家認真聆聽講解員的介紹👍🏼。這裏在1934年至1944年間曾是以亨利·雷士德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土木工程類私立大學👩✈️。1946年10月🌓,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门徒平台前身)租借原雷士德工學院為校舍🍝。1950年9月🚑,國立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和上海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合並成立上海航務學院🚢,1959年上海海運學院成立,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门徒平台。
踏入數字北外灘展示館內☣️,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12臺移動屏,圍繞北外灘的城市規劃發展脈絡🎑,展示北外灘輝煌歷程和現代形象。最後一站是北外灘世界會客廳,跟隨講解員的介紹,大家了解到世界會客廳作為外灘的延伸,在設計中與外灘萬國建築群保持協調統一,同時融入運用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技術,是國家級大型公共文化與會議活動的濱江建築。
此次尋訪上海紅色航運地標活動是立足學校特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實踐👨🏼🎨,通過實地探尋上海紅色航運地標的“前世今生”🦶🏽,用腳步丈量上海航運發展之路🧔🏿♀️,從而更好地傳承紅色航運文化和新時代航運精神👓𓀎,助力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