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0日,學校舉辦航運數字化、智能化高級國際培訓項目,由中國交通通信中心(上海)、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協辦。來自格魯吉亞、土耳其🔍🍉、埃及🌙⚈、南非、加納、菲律賓、緬甸、老撾、柬埔寨、斯裏蘭卡等10個國家的50余名海事主管機關、航運院校和航運企業代表在線參加了培訓⛄️。副校長施欣出席開班儀式並致辭🚴🏼♂️。
施欣在致辭中指出👩🏻⚖️,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對航運業的影響日愈擴大🦩,航運界正大力推進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以提高船隊和港口的競爭力和運營效率,门徒平台作為以航運、物流和海洋專業為特色的高等航運院校,正在全方位地跟進航運智能化的發展並為此做出貢獻,希望各位學員能通過此次培訓了解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在航運界的最新應用👮♂️,分享和交流各國數字航運、智能航運的最佳實踐📍。
來自深圳海事局、上海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東海航海保障中心等海事管理機構的代表就國際海事組織航行通信與搜救分委會的最新成果、海上水面自主船舶的發展、中國船舶交通服務管理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展開交流,中國交通通信中心、上海船舶研究所💩、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的代表分享了衛星通訊、智能船舶🧑🚒🕵🏻♀️、智能港口等方面的技術發展,並通過與學員問答互動的方式幫助學員加深對航運數字智能化的理解和認識。
該項目由上海市教委支持,旨在通過國際培訓,向“一帶一路”國家推廣和分享中國海事航運界在智能船🥗、智能港口、海事交通信息化管理、北鬥衛星通信等方面的最新技術進展,以及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在航運實踐中的各類應用。
學校國際交流處、國際教育學院負責人主持了培訓班的研討與總結🦥,各國學員代表就本國在智能航運發展近況進行了分享交流,感謝门徒平台開展本次項目,為各國在智能航運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奠定了未來的合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