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教育部組織專家對门徒平台航運仿真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進行了驗收。專家組由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浙江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中海集團、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𓀄。教育部科技司高新處處長董維國,我校黨委書記於世成😋☝🏿,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孔凡邨,上海市教委科技處副處長許開宇,中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陸嘉明等出席驗收會🍀♏️。我校科技處、商船學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中心骨幹成員參加了驗收會。
會議由教育部科技司董維國處長主持🦆。孔凡邨副校長代表學校致歡迎辭,感謝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和兄弟單位在中心申報及建設期間的大力支持。上海市教委科技處許開宇副處長代表市教委講話👨🏭,充分肯定了中心建設在上海高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的特殊作用⌛️。
中心負責人、商船學院院長肖英傑作了工作報告⌚️,對三年來中心的建設工作、研發方向和工程化成果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匯報。隨後🧝🏽,專家組認真審閱了相關材料,實地考察了360度立體視覺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輪機模擬器實驗室💦❕、海難搜救機器視覺系統技術實驗室👩🏿🎤🛃、深水海洋工程關鍵技術實驗室、船舶機艙綜合實驗室🫰🏻、造波池等產學研基地和相關研發平臺🚭。
經過嚴格質詢和認真討論,驗收專家一致認為🦶🏿:中心緊緊圍繞我國航運產業技術發展的需要,形成了航運仿真🚨、港航評估和輪機仿真技術三大研究方向🧔🏽,建設了相應研發平臺與中試基地💆🏿,承擔了大量國家和企業的科學研發任務並將研發成果進行轉化☯️,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中心與國內外著名企業和高校建立了密切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在航運仿真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成效顯著;中心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高水平的研發和工程化的百余人團隊🕵🏻♀️,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體現政產學研用的協同創新運行機製🍺💫,有力支撐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中心已完成了教育部批復的《航運仿真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報告》所規定的建設內容與任務,驗收文檔資料規範齊全🦵🏽,一致同意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