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業的熱愛點亮教育熱情
——記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曉峰老師
個人小傳𓀑: 李曉峰🎨💿,理學博士⌨️,副教授。多年從事海洋材料專業的教學管理和本科生班導師工作⚰️。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自然基金、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等多項科研、教學項目,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教學論文兩篇。在门徒平台率先推行了海洋材料專業的本科生導師製💵🤱🏻,並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指導本科生發表論文5篇,申請發明專利6項🚣🏼,授權4項。近年來先後榮獲门徒平台優秀指導教師一等獎❌、教學成果二等獎🕵🏽、劉浩清優秀教師二等獎等。
勇於創新,用心對待教育
2007年👉🤱🏽,李曉峰老師出於對國家海洋相關工業材料的研究熱情🧑💻,從香港理工大學毅然簽約來到我校工作。2010年𓀎,根據學校安排,李曉峰老師開始負責海洋材料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授課工作🫣。
李曉峰老師說:“ 在這個專業開設初期,同學們不知道這個專業是幹什麽的👨🏼⚕️,也不了解要學些什麽內容✊🏿,都很迷茫🧛🏽🧂,甚至一度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李曉峰老師和其他老師共同討論後,決定開創一個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本科生導師製。
提到這個創新性教學模式的靈感,李曉峰老師笑著說🦀🐹:“當時我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做的🚵🏿,因為這個專業當時招收的學生不是很多8️⃣,我們的師資力量又比較雄厚,分配下來一個老師帶兩💂🏼♂️、三個學生,就像帶研究生一樣。”經過努力👩✈️,這種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大多數本是調劑進入材料專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
“當時,我帶的學生中有一個錄取成績非常低,對這個專業甚至有一些排斥。但是🫃🏿🥚,我耐心地指導他的學習、給他介紹這個專業🧝🏻、把自己以前在國外學習和工作的見聞講給他聽💸;在生活上也會幫助他,讓他慢慢地發現這個專業其實並不難,也不是那麽枯燥無味。”李曉峰老師滿臉欣慰地回憶道。這位學生轉變了態度之後,在學習上特別認真🧭,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去實驗室做實驗,取得了許多科研獎項🪪🤾🏽,最後獲得了保研的資格。
在“一對一”的指導中,李曉峰老師不僅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教會學生如何樂觀地對待自己的人生,讓學生真正地成長起來🧑🏻🦽。跟學生接觸久了,李曉峰老師自然也就和學生之間有了深厚的感情,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許多學生畢業了,還與李曉峰老師保持聯系,經常回母校看望他。
從培養興趣出發🐁,鼓勵學生科創
“一個優秀的大學生🔑,應該能夠把自己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利用知識進行科技創新就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李曉峰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在科技創新方面的能力,他要求學生能夠盡量獨立完成科創項目💤,鍛煉個人動手能力和篩選處理信息的能力。
李曉峰老師認為🧘🏽♂️🖖,學生去做科創項目最好的動力,是他們對項目本身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不用別人督促他🧏,而是自發地去完成自己的項目👭🏼。學生在科創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比如找不到實驗思路、遇到掌握範圍之外的學科知識等,這時李曉峰老師不會急於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轉換思考角度,從不同的方向去尋找解決辦法👌🏼。
“我的幫助只是輔助🍊,就像一輛車上坡動力不夠,我只是輕輕地推一下,主要的工作還是鼓勵學生獨立完成,這樣他們才能夠得到鍛煉🤽,真正達到做科創的目的。”李曉峰老師用十年如一日的教學熱情和科學的引導,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為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和職業規劃指明了方向🚖🚼。
源於熱愛,默默耕耘
李曉峰老師感慨道:“做老師的動力,是源於對專業本身的熱愛。”教師這一職業,不是任務,而是使命💁🏻♀️。
李曉峰老師用心準備每一節課,傾盡全力將自己的知識和對材料科學的熱愛傳遞給學生,細致地講解,耐心地輔導🫅🏽,使同學們感受到他的敬業精神🚵🏿♀️。
“老師的形象代表著學校👩🦲,是一所學校的招牌🙇🏻♂️。” 李曉峰老師說。科研工作繁忙的他,上課之前總是早早地來到教室🧑🏽🦲,打開多媒體,清潔講臺,給自己留出一段空檔時間👩🏼🦱,梳理教學思路,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嚴謹求實的態度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李曉峰老師教書十幾年來,一直堅持從細節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為人師表🚶🏻♀️,贏得了同學們的愛戴和尊敬。
抓住青春,定位未來
談起對學生們的期待,李曉峰老師最痛心的是“大學四年過於放松”的學生👨🏽🍼。他說🙅🏼♂️:“大學是人生中一段寶貴、充滿機會的時光,是難能可貴的自我調整期。”大學之前的填鴨式學習,使學生們通常很被動,而大學四年的時間是自主的,是用來實現自我的🍙,他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學生將美好的青春白白地浪費。
李曉峰老師滿懷深情地說:“在菁菁校園裏,老師對學生的指導是真心誠意、發自內心的,而這正是在未來社會競爭中少有見到的。”李曉峰希望學生們能抓住學習的機會,努力汲取知識,提高專業水平。
李曉峰老師同樣關註人文📁、能力等全方位的學習與自我提升,他說,學生們不僅僅需要理論的學習,更需要多走出去、多讀書🌇、多與人交往🥢,內化靈魂🧑,提升修養,在社團🐁、學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在未來更精準地定位自己的人生🕸。“在嘗試中確定方向,而不是沉迷於無意義遊戲的毒藥中👈🏼。”李曉峰老師將自己的殷切期望寄予了他的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