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學校行政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圍繞國家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的總體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緊緊抓住“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國家和上海市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堅持依法治校,全面啟動“十三五”規劃建設、教育綜合改革及現代大學製度建設的各項任務。
一、規劃引領,銳意改革
1.現代大學製度建設試點工作。堅持依法治校,全面推進現代大學製度建設。以《门徒平台章程》的宣貫、實施為抓手,以章程配套製度建設為保障,重點探索學術治理新機製和校院兩級實體化管理製度的進一步落實。加大體製機製改革創新的力度,繼續推進校級項目庫的建設與實施,加強各類資源配置的引導作用。(主管領導:黃有方;分管領導:門妍萍;牽頭部門:校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
2.“十三五”規劃建設工作。以頂層設計為切入,啟動學校“十三五”規劃的建設,製定年度執行計劃,加強對關鍵指標完成進度的跟蹤及對規劃執行過程的監督。(主管領導:黃有方 金永興;分管領導:各分管校領導;牽頭部門:發展規劃處、有關職能處室)
3.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工作。結合學校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方案,製定年度任務清單及實施計劃;明確完成時間、製約瓶頸、所需政策支持、成果呈現形式、牽頭校領導、主辦處室等具體內容;明確綜改方案推進落實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形成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作戰圖”。(主管領導:金永興 黃有方;分管領導:各分管校領導;牽頭部門:發展規劃處、有關職能處室)
二、本科教學、職業教育及培訓工作
4.專業改革與建設。啟動校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建設,遴選10個左右專業實施綜合改革,孵化專業建設成果。推進航海技術,輪機工程專業實施應用性本科專業試點計劃。完成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及9個專業的合格評估工作。
5.課程和教材建設。開展雙語、全英語教學課程評估,建設一批優質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10門左右全英語課程。以網上教學平臺上線運行為基礎,啟動慕課開發、通識課網絡教學建設工作。建設10門左右在線開放課程,為申報教育部在線課程打下基礎。推進航海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出版工作。
6.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製。立項建設一批創新與創業類通識教育選修課。重點資助13項大學生學科競賽,爭取傳統性學科競賽取得新突破。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項目,遴選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60項,培育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80項,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業能力。
7.教學能力建設及教學管理。深入實施教師教學激勵計劃,完善坐班答疑製度和本科生導師製度。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發揮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作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爭取在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得好成績。完善教學規章製度,提高教學管理和服務水平。
8.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繼續采取抽檢及盲審製度,查重率提高至50%,盲審率提高至5%,切實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4~8項本科教學工作,分管領導:施欣;牽頭部門:教務處)
9.職業教育。規範職業教育教學秩序,保證各項教學工作的有序進行,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借力船舶技術專業優秀教學團隊,保障最後一屆學生圓滿完成學業。在高職收尾工作中認真總結高職校企合作辦學經驗。(分管領導:施欣;牽頭部門:教務處、各高職校區)
10.繼續教育和培訓。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和培訓,夜大學生數不少於1000人。申報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三個特色優勢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主考院校”資格。進一步擴大船員培訓規模,提高教學質量,確保考試評估科目一次性通過率高於同類培訓機構。開展動力定位船舶人員(DP)、油船、危險化學品船等特種船培訓工作。維持航海類成人高職年招生規模不少於120人,完善“三明治”+“訂單式”培養模式。挖掘成人教育需求,探索繼續教育辦學新途徑。(分管領導:施欣;牽頭部門:繼續教育學院)
11.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繼續推進實驗室開放管理機製改革,探索並形成基於雲服務“在線實驗室”的新型實驗室開放模式,提高實驗室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深化實驗室工作內涵建設,開展實驗課程建設,改善實驗條件,完善實驗設備維修校驗和實驗室安全管理等保障工作,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初步建立“3+X”實驗室管理格局,重點培育1~2個實驗中心,為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創造條件。完成實驗室管理和實驗設備維修與校驗方面管理規章製度的製(修)訂工作。(分管領導:施欣;牽頭部門:實驗室管理處、有關學院)
三、研究生教育和學位工作
12.研究生教育改革。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規劃的各項工作。深化研究生招生選拔機製、人才培養模式、導師責權機製、評價監督機製、開放合作獎助體系等方面的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繼續拓展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功能,探索學術道德自律的導師隊伍管理模式。成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行指導。
13.研究生招生。2016年計劃招收1500名碩士生、55名博士生。進一步落實學院招生自主權,提高學院研究生招生積極性。完善優質生源遴選製度和研究生獎助製度,促進碩博連讀規範化。
14.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繼續開展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項目,完善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平臺建設,提高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搭建平臺、開展競賽,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繼續做好研究生產學研基地建設工作,2016年再建設4~6個校級基地;積極申報上海市級和示範級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
15.研究生培養體系建設。開展研究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製(修)訂工作,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進一步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繼續深化博士生指導教師崗位製改革,完善導師組指導製度;落實碩士生導師遴選工作,探索成立導師學校,提高導師指導能力。培育研究生優秀論文,爭取獲2~3篇上海市優秀碩士論文,爭取在優秀博士論文成果上有所突破。啟動研究生學位論文網上評閱工作。
16.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2016年爭取有60%的專業學位研究生進入實踐基地參加專業實踐。開展實踐基地的考核與評估工作。開展1~2次企業導師培訓工作,加強企業導師的指導能力,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雙導師製。
17.研究生教育國際化。促進研究生培養和課程教學的國際化,繼續開展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加大研究生海外學習實習、聯合培養力度。
18.學位點建設。積極做好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建設和發展工作,為學科評估打好基礎。全面開展研究生學位授權點的合格評估(自評估),適時開展學位點的動態調整。(12~18項研究生教育和學位點工作,分管領導:嚴偉;牽頭部門:研究生院)
19.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工作。積極開拓招生渠道,在維持現有DBA、EMBA項目招生規模的同時,大力促進高端培訓項目的發展。繼續做好“啟航”名師計劃,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爭取集聚一支由國內外著名學者領軍,融學術、實務和政策研究於一體,具有國際視野並能把握全球航運業趨勢的高水平人才團隊。(分管領導:嚴偉;牽頭部門: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
四、招生就業和學生管理工作
20.招生改革。積極應對招生改革,優化招生策略,充分利用網站、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吸引優質生源。
21.就業工作。分專業開拓就業市場,形成校院聯動的“一站式”就業服務工作格局。按照學院和行業細分就業市場,提升市場開拓效率。實施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加快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創業服務體系,提升創業服務水平。力爭2016屆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簽約率保持在70%以上。
22.思想政治教育。從價值引領、需求驅動、自身建設三個維度加強思想教育、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等內容建設,提升網絡思政教育水平。進一步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加強思政課創新建設,完善德育工作的協同機製。
23.學生資助服務。在新的資助信息平臺下,不斷完善獎助學金、貧困生認定、國家助學貸款、中西部基層就業和義務服兵役國家資助等各項資助政策的工作流程,製定校內關於落實各項資助政策的實施細則及管理辦法。繼續開展“勵誌書院”培訓項目,加強對貧困學生群體的教育與培養。
24.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提高心理咨詢師和輔導員隊伍的心理輔導技能。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心理問題學生的咨詢率。繼續做好心理咨詢和危機預防、幹預工作。做好2016級本科生、研究生新生的心理普查及後期跟蹤和幹預工作。
25.學生管理。繼續開展學風建設月活動。關註學業困難學生,采取學業幫扶措施,建立“學業跟蹤機製”。爭取學年補考學生人次降低5%。完善學生管理一體化平臺,加強學籍日常管理。辦好第三期學生骨幹培訓班。
26.輔導員隊伍建設。繼續開展輔導員培訓,進一步推動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繼續開展輔導員示範崗建設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活動月系列活動。做好2015年輔導員工作培育項目的結項驗收及2016年輔導員工作培育項目的評選立項,推薦優秀項目參評上海市高校輔導員工作培育項目及上海市高校輔導員工作室項目。(20~26項招生就業和學生管理工作,分管領導:王海威;牽頭部門:學生處)
五、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
27.學術委員會建設。修訂學校學術委員會章程,製訂教學指導、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學術道德等專門委員會章程;完善與學校章程治理結構配套的二級學院學術委員會製度,指導學院編製二級學術委員會章程。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28.科研管理創新。以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凝練學科研究方向,搭建學科團隊建設架構,完善學科建設組織體系,健全學科(人才)特區管理機製,構建學術激勵製度,推進學科機製體製改革,為“雙一流”建設打好基礎。對接“科創22條”,完善學校技術轉移體系建設。
29.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培育省部級及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重點做好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上海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申報的協調組織工作。落實與學校相關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2016年重點工作安排中的3項具體措施,推動建立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新加坡分中心、國際航運智庫聯盟、上海國際海事研究中心。進一步加強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建設工作,不定期舉辦創新團隊學術沙龍,為上海市和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高質量的咨詢服務。結合上海市高端智庫建設,創新智庫建設方式。
30.科研質量指標。做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培育和申報,爭取國家級項目申報數量達220項。繼續實施“门徒平台頂級期刊論文培育基金”項目,爭取論文在頂級期刊與ESI高被引領域取得新突破,保持檢索論文的質量穩步提高,ESI收錄期刊論文數量逐步增長,SCI檢索論文突破190篇。提升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成立專利評審委員會,鼓勵並組織教師申報國際專利,力爭發明專利申請突破130項。(27~30項工作,分管領導:嚴偉;牽頭部門:科技處)
31.期刊、出版工作。各期刊爭取吸收更多高質量、高層次論文,逐步提高期刊各項評價指標(如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基金論文比等)在同類期刊中的排名。不少於2種期刊編校質量達到優良水平,期刊編校質量繼續保持全市領先水平。出版圖書約50種,重點做好國家和上海市“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工作和計劃增補準備工作,努力申報各類出版基金。經營收入和各類補貼確保650萬元,保持出版社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主管領導:黃有方;牽頭部門:雜誌總社、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六、師資隊伍建設和人事工作
32.人才引進。加強高層次人才與優秀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大力推進人才引進“三大計劃”,2016年力爭引進“領航計劃”傑出人才2名、領軍人才4名。加大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教師的引進力度。完善支持高層次人才發展的製度保障,加快建立基於水平貢獻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在教學科研中的引領作用。2016年計劃引進教師100名。(主管領導:黃有方;分管領導:楊萬楓;牽頭部門:人事處)
33.教師發展。繼續實施教師專業發展工程,2016年計劃選派國外訪學20人,嚴格做好選拔與考核工作。著力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把培養優秀青年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加大支持優秀青年人才的政策力度。製定學校教師英才培養“三大計劃”(培育計劃、拔尖計劃、領軍計劃)實施意見。加大對青年教師全方位全過程的培養和支持力度,切實幫助青年教師提高學術能力、拓寬國際視野。進一步完善博士後隊伍建設政策體系,加大師資博士後人才培養工作力度,2016年計劃引進10人。繼續推進教師教學激勵計劃。
34.人事管理。不斷完善選聘機製與職務晉升標準,修訂並實施《门徒平台專業技術崗位等級聘任實施辦法》。實施人才特區政策,為高峰高原學科建設提供有力人事製度保證。推進師資分類發展改革,完善相應的招聘、晉升和考核機製,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完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加大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力度。做好養老金改革及職業年金製度配套相關工作。完善二級退管製度。繼續做好編製內派遣人員轉編、雙限房申購等服務工作。(第33~34項工作,分管領導:楊萬楓;牽頭部門:人事處)
七、國際交流和教育國際化
35.對外合作與交流。廣泛參與國際海事教師聯合會、國際海事大學聯合會等大學聯盟,鞏固與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等海事領域著名國際組織的關系,提升學校在國際海事教育界的影響力。2016年,計劃新增境外友好學校4所。秉承“一帶一路”的開放精神,全力打造開放式平臺,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文化交往,搭建政府、企業、大學、研究機構、行業組織間的合作橋梁,建設21世紀絲綢之路知識服務平臺,設立21世紀絲綢之路教育基金,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海論壇,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知識信息的互通互聯。
36.海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吸引更多高水平海外專家來校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積極引進、消化海外先進課程資源,建立健全聘請海外專家來校工作的規章製度。2016年計劃選聘長期、短期海外專家30名。
37.海外學習。支持在校生赴海外合作院校或相關機構進行學習、實習,加強學生國際視野與國際競爭能力的培養。在辦好現有項目的基礎上,拓展更多渠道,2016年計劃新增3個校際聯合培養項目,選派450名學生赴海外學習或實習。
38.境外辦學和合作辦學。繼續做好加納“物流管理”境外辦學項目的各項工作,拓展在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境外辦學項目。推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建設工作,爭取“國際運輸與物流”碩士項目入選上海市中外合作辦學示範項目;拓展境外辦學領域,積極探索和推進孔子學院組建工作。(第35~38項工作,分管領導:施欣;牽頭部門:國際交流處)
39.留學生教育。推動留學生英語授課課程及英語授課專業的建設,率先建設重點學科群留學生英語授課課程庫;優化留學生結構,逐步提高外國留學生中學歷生和長期生的比例,提升留學生教育質量。(分管領導:施欣;牽頭部門:國際教育學院、教務處)
七、教育保障能力建設
40.協同合作。繼續做好校長辦公會決議等事項的協調辦理、督查督辦工作。組織承辦好每兩周一次的校長辦公會議,做好會議紀要,並及時發布於數字校園平臺“學校重要工作通報”欄目。(主管領導:黃有方;分管領導:各分管副校長;牽頭部門:校長辦公室)
41.財務管理。積極籌措資金,保障學校各項事業穩步發展。進一步加大預算改革力度,積極引入財務績效評價,推進財務預算精細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大力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財務信息化水平。按照財務統一核算要求,做好會計核算工作。規範教育收費,加強收入管理。進一步提高科研經費管理水平。提高財務服務質量,進一步改善學校財務報銷環境。(主管領導:黃有方;牽頭部門:財務處)
42.監察審計。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委托上海琳方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開展學校資產經營公司及其所屬子公司2015年度財務決算審計。繼續做好基本建設的全過程審計監督工作;做好修繕工程竣工結算審價工作;開展學校部分中層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做好2016年科研縱向課題結題及預算申報審簽工作。(主管領導:黃有方;牽頭部門:監察處、審計處、發展規劃處)
43.校園基本建設。竣工交付“集裝箱供應鏈技術研究中心項目”。開工建設研究生公寓項目,啟動航運科技大樓、國際教育學院基本建設項目的項建書編製工作,為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國際化教育提供基本保障。(分管領導:嚴偉;牽頭部門:基建服務中心)
44.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學校各類網站和數字化平臺功能,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完成信息化系統建設任務。以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數據中心為基礎,充分利用工作流引擎,對現有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優化,提高各部門業務處理效率。保障校園網絡、一卡通、應用系統及其他弱電系統正常運行。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發揮雲計算與雲存儲在教學科研中的促進作用。(分管領導:楊萬楓;牽頭部門:信息化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45.圖書情報工作。繼續做好館際互借、文獻傳遞服務,加強服務創新。加強文獻資源建設,提高文獻資源經費使用效益,規範文獻資源采購途徑。增強情報服務能力。做好我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的情報支撐工作。滿足校內外科研人員創新查新和專利咨詢需求,提升查新業務在港航物流和海洋工程領域的行業影響力。繼續改善環境和改造圖書館空間,拓展空間服務功能,建設中文海事文獻特藏室,爭取建設實物展廳。完成第六屆“海大人文”品牌系列活動。“國際海事信息網”訪問量達到3,500萬人次。(分管領導:施欣;牽頭部門:圖書館)
46.資產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探索建立以“分類管理、定額核算、有償使用”為原則的全校各類公有房管理製度;啟動修訂《门徒平台公有房管理辦法》。規範資產管理,加強資產管理信息化工作;組織開展新校基建項目轉固定資產工作,開展資產核查工作;製定《學校固定資產損壞、遺失賠償辦法》,加強資產二級管理改革力度。加強物資采購管理,建立“資產管理處采購與供應信息系統”。繼續推進節能型校園建設,加強各學院(部門)能耗包幹管理,2016年學校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水平低於全市同類高校平均水平。(分管領導:楊萬楓;牽頭部門:資產管理處)
47.資產經營與技術轉移。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完成上海海雲賓館、上海育海航運公司、上海海陽氣象導航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育海船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的改製。加強學校無形資產技術轉移工作。落實推進门徒平台南通“兩中心、兩基地”的建設。(主管領導:黃有方;牽頭部門:海大資產經營公司)
48.後勤管理。深化後勤體製改革,平穩推進後勤業務管辦評分離工作。完善學校食堂價格平抑基金製度建設,保持食堂供應價格穩定。提高資源使用效能,能源消耗達到簽約目標,有效控製能耗增幅。堅持生產安全常抓不懈,切實落實安全責任製,實現重大責任事故為零的目標。加強後勤服務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食堂、宿舍6T管理。提高後勤服務質量,師生服務滿意度達到85%。(分管領導:王海威;牽頭部門:後勤服務中心)
49.質量管理。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保持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確保順利通過國家海事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規則”證書的中間審核,以及挪威船級社(DNV)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證書和DNV三個規則證書的年度審核。做好新一輪內審員聘任工作,加強質量管理人員培訓工作。召開質量管理工作研討會,結合學校現代大學製度建設,研究提高學校質量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有效途徑。探索ISO9001:2015轉版工作。探索質量管理內部審核工作的新方式,積極發揮二級管理代表製度在學校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的作用。(分管領導:楊萬楓;牽頭部門:校長辦公室)
50.校園安全。升級校園預警監控和消防報警系統,整合校內安保力量,組成點、線、面的技防人防網絡,完善校園安全防範體系。註重安全宣傳教育,強化校地安全聯治機製、應急處置機製和各級安全責任製,努力創建“平安校園”,營造安全、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分管領導:王海威;牽頭部門:保衛處)
八、校園文化、校友會和教育發展基金會工作
51.校友會和教育發展基金會工作。將燈塔小樓改建成“校友之家”,向校內各部門開放,為校友服務;全面改版校友會和教育發展基金會網站,全力打造校友綜合服務平臺、校友捐贈眾籌平臺、校友活動互動平臺以及校友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校友工作的製度化、系統化和規範化,實現資源共享;打造“校友之家”和“校友e家”,辦好《校友園地》刊物和微信平臺;加強學校校友會和教育發展基金會建設,力爭校友年度捐贈人數和捐贈總額有新的突破;繼續健全校友組織體系,編製《门徒平台校友工作手冊》,規範各地方、學院校友會的校友工作;在上海地區陸續組建創業、航運等8個校友俱樂部;開展校慶日(9月15日)主題活動;啟動在校生校友意識培養工程;開展“忠信·海大”校友大講堂、“校友導師計劃”“學長下午茶”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舉辦校友企業專場招聘會。努力做好“校友總會、地方校友會、學院校友會、校友俱樂部”四個層面的工作,搭建各類平臺加強校友和母校之間的溝通,增進感情,促進交流,助力學校事業發展。(主管領導:黃有方;分管領導:楊萬楓、王海威;牽頭部門:校長辦公室)
52.校園文化建設。以《门徒平台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為抓手,進一步活躍和繁榮校園文化,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航運特色主題,開展師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和文化活動,形成若幹相對穩定的品牌文化活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梳理和凝煉學校精神和辦學理念,推進校園環境文化建設,著力營造特色文化氛圍,不斷增強全校師生的認同感、歸屬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完成门徒平台宣傳視頻製作,加強對外宣傳工作,拓展宣傳的渠道,努力提升學校在行業和社會上的認可度。(主管領導:金永興、黃有方;分管領導:門妍萍 王海威;牽頭部門:宣傳部 後勤服務中心 )